
如今,还能清楚记得那艘曾让无数军迷们都血脉喷张的“海上飞鲨”吗?它的外型就像是从未来某个时空偷偷穿越而来,简洁流畅的线条就像一首动人的诗,让人忍不住为它的美感惊叹,特别是当它最高速度能达到50节,那速度简直堪比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在当年,中国海军的“明星”之一——22型导弹艇,单价高达一亿多人民币,也曾成为近海防御的强大利器。
21世纪初我国海军开始逐步加快发展步伐,特别是在大型驱逐舰数量还不算太多的背景下,为弥补海军力量的短板,提升整体作战能力,研制出新型的现代化舰艇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鉴于对手的航母战斗群在附近海域频繁出现,我海军在“非对称”战略这块儿的玩法也越发精进。借助岸基的高空预警雷达和战机的掩护,不断把22型导弹艇靠近海岸线的战区,然后让这些小巧灵活、速度飞快的导弹艇,去跟对方的集群打下一番。
可以说,22型导弹艇当时就是个“尖刀”和“先行者”——它的设计非常超前,把我军当时水面舰艇的装备技术搞上了一个新的档次。凭借那双体结构,能够高速破浪穿山,有意思的是,全身采用多面体倾斜的外形,最大程度地让雷达的探测波都被折射散开,极大降低了被敌方雷达捕捉到的可能性。
几十吨的小渔船的雷达反射面积都快被它的雷达吸收材料“吃掉”似的,就像在热闹非凡的菜市场里找一只调皮的蚂蚁一样,在海上的复杂杂波掩护下,把自己那像“蚂蚁”一样的小雷达设备藏得更好,敌人的雷达也就更难发现它了。
虽然它凭着220吨的排水量就能把对手的雄心壮志全都打得稀巴烂,就像泼了把大水似的,但它两边的发射箱里都装着8枚可怕的鹰击-83反舰导弹,真让人对它心生警惕。
鹰击-83曾经是当年主要的反舰武器,射程超过200公里,一发就能对中型舰艇造成狠狠的打击,齐射的话,能对大型目标进行饱和攻击。依靠这套配套齐全、技术先进的装备,22型的“小艇”就像是“扛大炮”的代表一样,甚至一度把中国海军的22型艇数量推到了大概60艘左右。
更牛的是,22型艇的智能化水平也挺厉害。它整合了战术数据链,可以接收岸基雷达、预警机甚至其他舰艇传来的目标信息,实现“A射B导”。这表示它能在自己雷达不开机、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时候,根据第三方提供的情报发射导弹,真正达到了隐蔽突袭的效果。
在东海、南海的演练里,22型导弹艇经常搞“闪电突袭”跟“狼群战术”,模仿着追击那些想靠近我国沿海的大型水面舰艇。这款艇子,在那时候算是成本低价、见效快的“区域拒止”关键装备啦。
这种明星装备啊,近几年似乎有点失去光彩了,很少还能在官方报道里看到它的身影。难道是22型导弹艇不行了吗?其实可不是,主要是咱们中国海军发展得实在太快了。
过去十年里,中国海军像“下饺子”一样,陆续服役了不少054A护卫舰、052D和055型万吨大驱,以及航空母舰。这下海军的作战重点不再局限于近海,已经转向了西太平洋,甚至更远的深蓝海域。至于22型导弹艇,属于典型的近海防御武器,航程也就大概500海里左右,这就限制了它不能跟随主力舰队远行。
原本负责的近海反舰任务,现在都由航程更远、感知能力更强的护卫舰、驱逐舰,甚至是岸基的航空兵来压舱,这样一来效率更高,也更安全。现在的现代战争特别强调“超视距打击”这一点,比如歼-16上挂的鹰击-12导弹,射程可是超过400公里。而22型艇,要是想发射导弹,得冒险靠得更近,风险可就大了。
战场局势也发生了变化,比如美军的“闪电航母”搭配F-35B,又有预警机和反潜机常态巡逻,卫星侦察频率也翻了好几番,这就把小型导弹艇的隐藏优势大大打折扣了。再说22型艇,为了追求快和隐身,防御力量相对薄弱,只配备了一门近防炮罢了。
要是一暴露在敌方舰载直升机或者战斗机的攻击范围内,存活的几率就挺低了。而且,这种艇子的维护费用也不便宜,铝合金船身配上那种先进的喷水推进系统,保养起来比传统舰艇要麻烦得多,花的钱也更多。
不过,所谓的“海上飞鲨”其实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基本上是退到次要位置了,主要用来做战略储备或有限的部署。有一些22型艇已经换上了海警的涂装,交到中国海警手里,虽然把反舰导弹拆掉了,但它那高速性能在执法和快速应急任务中还是挺有用的。
在东部和南部战区,部分22型艇依然活跃在训练和演习前线,它们参与战备巡逻和实战化的攻防演练,还担负着驱逐非法船只的任务。有消息透露,有些22型艇经过改装做了测试,比如尝试装备小型无人机,探索作为多点传感器或指挥平台的新用途。有趣的是,据外媒报道,印尼海军也开始关注这些艇,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他们的第一批海外用户。这反映出,22型艇的设计和实战潜力依然受到认可和重视。
22型导弹艇的故事,就像是中国海军成长历程中的一个缩影。当时那个历史节点,它应运而生,为守卫海疆做出了不少贡献。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海军快速发展,它的光环逐渐暗淡,但并没有完全退出舞台,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在不同岗位发光发热。它的经历,正好生动地折射出中国海军逐步变强的足迹。
垒富配资-垒富配资官网-配资牌照查询-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