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小七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自己随意撕扯倒刺,从而吃了大苦头的经历。
前几日,小七发现自己手上长了倒刺,便很干脆地拔除了它。当时小七正值姨妈期,又患了感冒,免疫力低下。
可事后,小七却又频繁洗手、接触生水,结果导致伤口感染。当天晚上,小七睡觉时感到手指隐隐作痛。到了后半夜,她竟是直接被疼醒,而后又疼得难以入眠。

第二天早上,小七发现自己的手指一侧以及手背上出现了一道红色印记,这红色印记摸着还带有刺痛感。
除此之外,小七受伤的那只手指头,还有严重的跳痛感。于是,她立马去医院就诊,医生用沾了碘酒的棉签清理伤口,还一直来回涂抹,疼得小七一直呲牙咧嘴。
医生说,只有这样才能把伤口里的脓液挤出来。这之后,医生又给她涂抹了厚厚一层红霉素软膏,并用无菌棉布包扎起来。

并嘱咐在这期间,伤口不能喷水,每天还要换药。经过四天的“折磨”后,小七的伤口终于愈合。
孩子手上长倒刺,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家长千万别疏忽
手指周围的倒刺,在医学上,我们称之为“甲周逆剥”,是皮肤表面角质层的异常现象。当我们手指周围的皮肤角质层受损,倒刺就出现了。

如果孩子手指上长了倒刺,父母一定不要让孩子随意撕拉。因为在撕拉倒刺的时候,很容易会连带起倒刺粘连的皮肤,造成甲周皮肤伤口出血。
有的孩子平时又比较调皮捣蛋,喜欢触摸泥巴等带有大量细菌的东西,也有的孩子不注重个人卫生,饭前便后都不愿意洗手。

当我们的手部伤口被外界的细菌侵袭时,伤口就会出现感染、溃烂的风险,严重的还会引起急性甲沟炎、甲下脓肿等状况。
如果感染情况比较严重,这些病菌进入骨头,可能还会引发骨髓炎,所以,发现孩子长倒刺,家长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孩子手上容易长倒刺?多半是以下几点原因,父母要了解
●皮肤干燥
气候干燥时,空气的湿度相对会下降,容易引起皮肤干燥。
我们的四肢、腰部等地方,总是会出现一层“白色皮屑”,甚至就连我们的手指上,也会冒出一些倒刺,宣扬着缺水的不满。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天气干燥的秋季、冬季,倒刺的生长率会更高一些的原因。
当然,即使在湿热的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里,也会引起皮肤干燥。

此时,我们要多多喝水,还可以拿护手霜滋润我们的双手。
另外,睡眠不足也会影响孩子的皮肤状态,让皮肤失去活力,从而变得干燥。
因此,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皮肤状态及睡眠质量,让孩子的皮肤每天都处于水润润的状态。
●行为习惯
如果我们的孩子有抠手、抠指甲、咬指甲等习惯的话,那么孩子手指上长满倒刺也不足为奇了。

特别是口欲期的宝宝,总是喜欢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巴里,在口水长期浸润下,宝宝的指甲周围自然而然就会长满倒刺了。
因为在各种抠、剥、咬等行为的影响下,手指周围的皮肤会不断地被摩擦,从而破坏皮肤角质层。此时,倒刺就会如同雨后春笋般长出来。
另外,一些喜欢打篮球、玩玩具或者“手上不得闲”的孩子,经常做家务活的成年人,也容易长倒刺。

因此,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喜欢吃手指、咬指甲的习惯。当孩子玩耍结束后,我们要让孩子及时洗手并涂抹保湿霜。
●清洁习惯
当我们的双手长期浸泡在水中时,我们手指肚部位的皮肤会变得皱巴巴的,甚至还会泛白。
要知道,健康的皮肤本身是不宜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那些频繁洗手,每次洗手还会过度使用香皂、洗手液等清洁产品的人,或者是长期洗碗,手部皮肤总是接触强力洗涤剂的人,也很容易长倒刺。

因为碱性的产品对皮肤不够友好,它们会通过某些化学作用损伤皮肤,让我们的手部皮肤变得干燥,引起皮肤倒刺,再严重一些则会引发湿疹。
因此,孩子若是总长倒刺,我们要改变他们的洗手方式,不给孩子用碱性的香皂、洗手液洗手,也不要让孩子在洗手时,大力揉搓。

当孩子手上长倒刺,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首先,我们可以把孩子的手部浸泡在温水中,让甲周皮肤软化。父母要注意,此时浸泡时间不宜过长,2至3分钟即可。之后,我们可以用消毒过的工具修剪倒刺根部。
最后,我们还要给孩子的双手涂抹上儿童专用的润肤霜或者护手霜,做好保湿工作。

果酱妈妈说,她家孩子曾经有段时间,倒刺十分严重。在进行以上步骤处理后,她还会把棉柔巾剪成条状,并在这些条状的棉柔巾上擦上宝宝霜。

接着会将这些带有宝宝霜的棉柔巾包裹在孩子的手指头上,并让孩子戴上一次性手套,给孩子的手部皮肤做一次“手膜”。

除了给孩子做好保湿工作,让孩子的手部保持清洁卫生之外,还要保证孩子每日的饮水量。
前面提到缺水会导致皮肤干燥,从而引起倒刺。所以,父母要督促孩子保证每天的饮水量。
综上所述,孩子手上长倒刺,其实也是孩子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一旦发现,手上有倒刺,就要让孩子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均衡饮食营养,倒刺自然就会消失了。

写在最后
当父母发现孩子手上长了倒刺,一定不要让孩子直接撕开,而是要用正确的处理办法。
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引起孩子手指长倒刺的真正原因,并且对症下药。如果孩子手部倒刺严重,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免影响孩子健康。
垒富配资-垒富配资官网-配资牌照查询-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