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刻变革背景下,珠三角展现出外贸“压舱石”的强大韧性。前三季度,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7.02万亿元,占全国份额的20.9%,同比增长3.8%,连续9个季度正增长。其中,出口4.48万亿元,增长1.4%;进口2.54万亿元,增长8.2%,延续量稳质提的发展势头,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
根据各市海关、统计局公布数据,珠三角九市外贸总值合计约6.75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超96%。其中,深圳、东莞、广州三市的进出口总值超过5.4万亿元,构成全省外贸基本盘。此外,佛山、惠州构成第二梯队(3千亿级),珠海、中山、江门构成第三梯队(1千亿—2千亿级),肇庆也以“黑马”姿态快速追赶,珠三角正以一般贸易提升、新质生产力爆发、市场多元开拓的“三重变革”稳健前行。

基本盘:龙头稳固,多点开花
珠三角外贸的稳定性,体现在其规模优势与增长持续性。纵观各市表现,可谓“龙头稳固,多点开花”。
外贸龙头深圳在承压中彰显韧性。前三季度,深圳市进出口总额3.36万亿元,同比增长0.1%,规模继续居内地城市首位。尽管出口降4.7%,但进口增长8.4%,拉动外贸进出口正增长。尤为亮眼的是,前三季度,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7%,显示出口结构性优化。
东莞展现强劲增长动能。前三季度,东莞市进出口总值创下1.17万亿元的新高,同比增速高达14.4%,居省内主要外贸城市第一,为全省整体外贸增速贡献2.2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达7295.7亿元,同比增长21.7%,占全市进出口总值62.6%,较去年同期提升3.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区域外贸增长重要力量。
后起之秀增速亮眼。惠州市进出口3124.87亿元,增长5.9%。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800.24亿元,增长8.1%;进口总额1324.63亿元,增长3.2%;珠海市进出口2527.1亿元,增长5.1%。其中,出口总额1733.70亿元,增长1.4%;进口总额793.42亿元,增长14.4%。引人注目的是,肇庆市以18.2%的进出口增速居全省首位,其中,出口238.1亿元,增长13.8%,进口92.6亿元,增长31.4%。江门也取得4.2%的稳健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出口1261亿元,同比增长6.1%……
珠三角外贸韧性,得益于新旧动能顺畅转换与进口需求持续升级。具体体现为“新三样”领跑,传统产业焕新。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广东省“新三样”产品出口合计增长31%。具体到珠三角,前三季度,深圳锂电池出口620.4亿元,增长36.6%,已连续12个月保持增长。其中9月出口82亿元,增长41.1%;广州“新三样”产品出口激增46.7%,9月单月增速高达93.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6%;珠海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出口分别增长274.6%和295.3%……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通过技术革新成功打开新市场,例如江门市摩托车出口达142.4亿元,大幅增长54.6%,有效弥补其它出口板块的缺口,成为珠三角差异化突围的典范。
在进口方面,为创新而进口趋势显著。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广东进口增长8.2%,其中,集成电路、电脑及其零部件、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值分别增长14.2%、34.3%和55.9%。在珠三角也有典型表现。前三季度,深圳进口机电产品1.08万亿元,增长10.7%,突破万亿元进口大关;珠海航空器零部件、集成电路进口分别增长40.9%、61%;江门集成电路、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金分别增长20.4%、22.5%、21%……
这些城市的进口突出表现,充分显示区域产业升级对高端零部件和生产设备的旺盛需求。

深重构:主体活跃 市场多元
珠三角外贸的深层变革,体现在贸易方式、经营主体和市场格局均发生深刻重构。
首先,是贸易方式优化,一般贸易主导性增强。附加值更高、自主性更强的一般贸易比重持续提升。广东省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4.1万亿元,增长3.5%,占进出口总值的58.5%。
珠三角多市转型尤为清晰。深圳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81万亿元,占同期深圳进出口总值的53.8%;东莞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9.3%,占全市进出口比重达47.0%,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惠州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561.1亿元,增长25.9%,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0%;江门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170.2亿元,增长5.6%,占比高达79.6%;
其次, 经营主体活力迸发,民营企业“主力军”地位巩固。前三季度,广东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量为14.71万家,增加8.9%。其中,民营企业12.49万家,增加10.1%,进出口值4.48万亿元,增长4.1%。在这群民营企业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出口企业。
深圳民营企业一直是稳定外贸大盘的主力军、技术创新的探路者。前三季度,深圳民营企业进出口2.32万亿元,占68.9%,以创想三维、拓竹科技、纵维立方、智能派为代表的深圳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占据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市场约九成份额,实现“产业链出海”的进阶。
面对传统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珠三角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全省层面,广东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2.71万亿元,增长4.1%,占全省外贸总值的38.7%,增速较整体快0.3个百分点。对中东17国、东盟、非洲、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4.4%、5.3%、10.2%、25.5%,增速均高于全省整体水平。
在珠三角,新兴市场开拓成果显著。
例如,东莞在国际市场布局上表现尤为突出,对东盟、拉美、印度、中东、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8.5%、10.4%、15.3%、34.2%和55.2%;
深圳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对墨西哥、韩国等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1.6% 和8.2%,外贸“朋友圈”不断拓展;珠海对中亚五国进出口激增260%,显示出在新兴市场开拓上的强大潜力。
江门对非洲市场进出口增速高达51.2%,同时对欧盟、东盟、中国香港等传统市场保持8.8%、7.4%、10.3%的稳健增长;惠州对印度、墨西哥进出口分别增长28.6%、16.8%,同时对中国台湾、东盟、欧盟等传统伙伴的进出口保持7.5%、8.0%、9.5% 增长。
这种“传统与新兴并重”的策略,为珠三角外贸提供更广阔的增长空间,也显著增强抵御单一市场风险能力,为外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使命:向新而行 深化开放
展望前路,珠三角外贸在巩固优势的同时,也需直面挑战,在以下两方面维度持续发力。
其一,强化新动能赛道优势,推动产业向“新”而行。
随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市场布局不断深化,新兴产业对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新三样”产品需从当前产能优势,稳步转向技术标准和品牌优势。深圳的3D打印产业已构建起覆盖建模系统、材料、设备到应用服务全产业链生态,未来需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生态话语权。同时,传统产业如家电、纺织等也需借助数字化改造提升行业竞争力。江门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长8.1% 实例,印证“老树发新枝”的巨大潜力。
其二,破解投资与创新瓶颈,夯实长远发展根基。
外贸数据亮眼,但一个值得关注的要点,是在当前投资环境下,如何引导资本投向先进制造业和关键技术领域,保障外贸长期稳定增长。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经贸合作“朋友圈”。10月28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在马来西亚签署,标志着双方经贸合作进入制度化新阶段。未来,珠三角可借助“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等机制,不断扩大规则对接。
今年以来,深圳市通过“侨交会”组织企业赴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参展,达成意向采购额超2.6亿美元,展示“平台+出海”新模式的价值。
从东莞的“增速标杆”到深圳的“规模优势”,从肇庆的“黑马崛起”到江门的“差异化突围”,前三季度珠三角外贸呈现出一幅在压力下主动调整、在变革中重塑优势的壮阔图景。这片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有望在“产品出海”与“标准出海”融合中,进一步巩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地位。
采写:南方+记者 朱紫强
统筹:何山
垒富配资-垒富配资官网-配资牌照查询-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