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朱萌丽
巴金的《家》《春》《秋》感动了无数读者,他与几位兄长之间深厚的情谊也为人称道。巴金曾有意设立“尧林图书馆”,以纪念三哥李尧林,然而这一心愿未能在其生前实现。10月22日上午,“名家新书入藏四川作家图书室(尧林图书馆)仪式暨四川作家创作出版座谈交流活动”在成都龙泉驿巴金文学院举行。仪式上,四川作家图书室(尧林图书馆)宣布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彭闯(左)与侯志明(右)为“四川作家图书室”揭幕

阿来(左)与李致(右)为“尧林图书馆”揭幕
珍藏六千余册佳作
呈现四川文学发展脉络
四川作家图书室(尧林图书馆)依托巴金纪念馆建立,历时一年多的筹备,目前已汇集6000余册四川现当代作家的精品力作,系统梳理并展示了四川文学的发展历程,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学版本库,为珍贵文学成果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坚实保障。
出席活动的有巴金侄子、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李致,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彭闯,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以及四川文艺出版社、天地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作家代表侯志明、龚学敏、张勇、达真、凸凹、李自国、龚静染、雍峰、黄世海、七堇年、蓝格子、羌人六、吕峥、陆杨等也参加了仪式。活动由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张颖主持。
阿来与彭闯共同为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天地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捐赠的图书揭幕。其中,《“走近巴金”书系》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涵盖巴金家族史、部分创作及其亲友的回忆与书信,全面呈现了巴金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为研究与了解巴金提供了丰富资料。四川文艺出版社历时七年编纂出版的《四川新文学大系》共分7编30卷,系统回顾了近百年来四川文学的辉煌成就,记录了中国新文学史的重要成果。
此次入藏的新书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四川作家在多个文学领域的优秀创作成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图书室馆藏,更以文字为载体,传承和发扬巴金先生的文学精神与人文信仰。这些凝聚四川文学力量的书籍,将在图书室中得到妥善保存,并向读者开放品读与借阅。
现场为入藏作家颁发了收藏证书,感谢他们对四川作家图书室建设的支持。多位作家表示,这份证书不仅是对个人创作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他们深感荣幸,自己的作品能够与众多优秀作品一同被珍藏与展示,成为四川文学记忆的一部分。
作家羌人六作为代表发言。他表示,作为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见证四川作家图书室(尧林图书馆)的正式开放,既是一份认可,更是一份荣誉。他呼吁大家不仅成为图书室的读者,更要积极成为建设者,以持续创作丰富馆藏,助力四川文学事业不断向前。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阿来呼吁:
作家与出版应“同频共振”
在随后的四川作家创作出版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四川作家创作现状、文学出版趋势及推动四川文学走向更广阔舞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阿来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表示,期待更多四川本土作者实现在川出版。未来,出版社将加强与省作协及作家的沟通,持续优化对作家的服务,并重点培育青年作者,发掘优质创作成果。
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冯静在发言中强调,无论阅读形式如何变化,出版社的核心使命始终是传递优质内容。针对青年群体,她指出应“引导而非迎合”,因为优秀的作品具有引领精神向上的力量。
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宋玥表示,欢迎各方就工作需求与协作事宜随时联系,共同助力文学与出版事业发展。
成都时代出版社副总编辑庞惊涛坦言,当前出版环境对青年作家,特别是地市州作家的处女作出版构成挑战。他承诺将积极支持地方作家突破出版瓶颈。
天地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镕宸提出“同频共振”理念,强调出版社应深入理解作家与作品。她以达真《家园》、陈果《大成昆》为例,说明作家与出版方“双向奔赴”的重要性,并表示出版人应珍视作家信任,做好文学的“服务者”与“摆渡人”。
阿来主席在总结发言中回顾了巴金先生的多重贡献:不仅是杰出的作家与翻译家,更从20世纪30年代起主持文化出版社、平民出版社,传播新思想、培养作家,抗战时期与茅盾合编《呐喊》《烽火》,新中国成立后与靳以共创《收获》杂志,在文学与文化传播领域影响深远。谈及当下,阿来指出,文学与出版界存在职业划分过清、彼此脱离的现象,他强调二者本质一体,应加强沟通协作。他呼吁作家拓宽题材与体裁限制,真实反映世界,并反思当下,珍惜创作环境,传承巴金先生的精神。最后,他对巴金文学院寄予厚望,期待其真正成为巴金文学使命的继承者与延续者。

与会嘉宾合影
垒富配资-垒富配资官网-配资牌照查询-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